时间:2023-05-15 22:12:46 | 浏览:134
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深入蚝排指导农户养蚝 均本报记者 周丽虹 摄
养殖户进行大蚝育苗作业
大蚝,学名近江牡蛎,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素有“海中牛奶”美誉,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绿色健康,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常见美食。
回望70年前,广西钦州大蚝还是稀罕物产,只有捕捞产量,没有人工养殖。时至今日,钦州大蚝养殖技术全国领先,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达15万亩,产量26.5万吨,市民进入任何一家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均能买到新鲜大蚝。钦州大蚝不仅走出广西,还跨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从零养殖量到“广西第一”
钦州大蚝年产突破26.5万吨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钦州茅尾海海面上,一行行养蚝浮排蔚为壮观。从事大蚝养殖的农户们驾着小船,顶着海风烈日,在蚝排之间来回穿梭,期待辛勤劳作换来大蚝的丰厚回报。
“这个蚝是去年8月养的,今年9月就能卖了,公司所有蚝排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100吨。”在自家的大蚝养殖基地,钦州市天泽地润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星锋从海水中提起一串大蚝,开心地说。
据钦州地方志记载,钦州人采集、食用大蚝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去海里采蚝,被称为是“氽水”,钦州在新中国成立前还保留着“氽水”这样的采蚝生产方式。
“当时渔民采的蚝只够自给自足,没有卖到市场,内地人是吃不到大蚝的,也无法统计产量情况。”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覃波忠介绍,真正的大蚝人工养殖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
而70年后的今天,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达15万亩,产量26.5万吨,年产蚝苗达1.3亿支(串),产业综合产值28亿元,钦州大蚝养殖面积、产量、苗种产量均在广西排名第一。加工生产的原汁蚝油、蚝豉系列产品畅销粤、港、澳等地,初步形成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并带动了水泥、竹木、化工(聚氯乙烯)、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2018年,钦州大蚝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占海水养殖总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65.3%、78%和39.8%,大蚝已成为我市海水养殖优势特色品种和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
市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加大对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大蚝产业高度重视,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011年5月,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的决定》出台,大蚝被列入全市重点提升的八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并给予重点扶持。从2012年起,市财政平均每年拨出5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大蚝养殖、举办蚝情节、产业规划、加工销售等。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12年至今,我市支持大蚝产业发展资金超过2000万元。
针对大蚝养殖投入大、风险高问题,2015年,我市积极探索,成功创出全国首例“政策性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此项保险规定,无论是否损失,只要台风等级达到10级以上,均按每亩9000元的保额乘以对应的风力指数赔付,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从滩涂插养到浮筏吊养
茅尾海蚝苗产量占全国七成
“以前我们培育的蚝苗,大部分卖到广东湛江、海南等地,近几年,销往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蚝苗越来越多。”钦州市兴港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应桥说,该公司以培育蚝苗为主,现有育苗蚝排400多个,今年投苗量达2000万串,是我市投苗量最大的采苗公司。
据钦州地方志记载,我市真正的大蚝人工养殖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50年代以石块、贝壳为主要附着器在天然产蚝区进行底层养殖,60年代以水泥柱为主要附着器进行滩涂养殖。“当时,钦州人发挥自身的聪明智慧,将水泥柱插进滩涂里,让蚝苗附在水泥柱上自然生长。这种大蚝滩涂插养的模式一直延续到80年代,规模大的时候,面积达10万亩。”覃波忠告诉记者,“这种模式只改变了大蚝的生长方式,扩大了养殖面积,却没有改变它的生长环境,产量并不是很高。”为提高大蚝产量和效益,1990年,水产技术部门的专家们开始在七十二泾进行浮筏吊养(笼养和水泥柱吊养)实验,结果大获成功,不仅大蚝个体均匀,产量也得到大幅提高。资料显示,90年代中期,浮筏吊养(水泥柱)的大蚝亩产达5-7吨,较滩涂插养产量增了1倍多。此后,“浮筏吊养”逐渐取代了“滩涂插养”。
进入21世纪后,为节约养殖成本,水产技术部门又进一步改进技术,水泥片(串)浮筏吊养很快代替了水泥柱浮筏吊养。自此,我市大蚝亩产最高可达30吨,是滩涂插养亩产的6.6倍。
浮筏吊养模式的出现,也带动了采苗技术的变革。
2007年,水产技术部门历时两年,在茅尾海海域研究出了球式片状大蚝采苗技术,大蚝采苗方式开始由滩涂水泥柱插养采苗转变为水泥片浅海沉架式采苗,标志着我市大蚝采苗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覃波忠介绍,相对于滩涂插柱采苗,浅海沉架水泥片采苗不仅上苗率高、占用海域面积少,不易造成滩涂泥淤积,而且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益显着提高,也适合浮筏吊养需要。
据统计,2009年,我市采用水泥片沉架采苗技术后,采苗数量由原来每亩滩涂4000只增加到每亩沉架 6-7万串(只),总产量最好时,整个茅尾海的采苗量达1亿串(只)。茅尾海海域天然采苗区蚝苗品种纯度高,具有个体大、品质好、生长快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吸引了广东、海南、越南等国内外的客商纷纷来钦购苗。目前,全国70%的蚝苗来自钦州,茅尾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采苗基地。
近几年,我市还通过实施大蚝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开展深海大蚝标准化吊养示范,落实健康养殖技术措施,保证大蚝质量安全,带动大蚝吊养发展。全市现已形成以龙门七十二泾海域为中心的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15个,大蚝产业从散户型养殖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大蚝采苗、养殖技术在国内大蚝养殖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从“中国大蚝之乡”到区域品牌百强
品牌价值高达46.48亿元
钦州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成品大蚝以体大、肉嫩、味正着称于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我市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注重大蚝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大蚝产品品牌。
2002年,钦南区被中国农学会产业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蚝之乡”。
2011年,钦州大蚝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6年,钦州大蚝首次登陆中国品牌价值榜,成为广西唯一上榜的养殖业品牌,品牌价值评价为45.48亿元。
2017年,荣获“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8年5月,钦州大蚝荣登2018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100名排行榜,名列第69位。同月,钦州大蚝再次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为46.48亿元。……名气越来越大,品牌价值不断攀升,钦州大蚝正成为北部湾畔的“新宠儿”、钦州城市新名片。
冬季是钦州大蚝最肥美的季节。2010以来,我市每年定期在冬季举办“蚝情节”,向海内外游客和客商展示独特的蚝情文化,以蚝传情、以蚝交友、以蚝引商,并量身定制推出各类主题活动,形成了“游、品、购、产、销”融合发展的活动品牌。2017年,钦州蚝情节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
2017年、2018年,钦州港区大蚝养殖示范区和钦南区龙门蚝湾大蚝产业核心示范区相继获评为自治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2019年1月,钦南区获评为中国大蚝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打造示范区升级版,我市提出实施钦州大蚝现代特色农业 (核心)示范区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以创建国家级大蚝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和建设完善钦南区钦州大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推动钦州大蚝现代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把钦州大蚝打造成中国知名品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提质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指导支持龙头企业创建钦州大蚝养殖区,并建设完成钦州大蚝养殖产品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强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培育认证,指导钦州市洋淦生态渔业科技公司成功申报大蚝有机食品认证,扶持广西金海环岛渔业公司成功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大蚝)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的钦州大蚝产品,价格由5-7元/公斤提高到12-15元/公斤。
最关键的,是推进大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大蚝产业链。我市大力发展大蚝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落户钦州,如广西阿蚌丁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项目、龙门港水产产业园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大蚝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加工企业11家。投资金额5.2亿元的广西阿蚌丁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也将于近期正式投产,为大蚝精深加工的起步开了一个好头。(本文转自【钦州日报】。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钦州近江牡蛎产业水产养殖
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深入蚝排指导农户养蚝 均本报记者 周丽虹 摄养殖户进行大蚝育苗作业大蚝,学名近江牡蛎,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素有“海中牛奶”美誉,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绿色健康,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常见美食。回望70年前,广西钦州大
图为刚从海里捞出的生蚝。 王以照 摄中新网钦州11月19日电 题:广西钦州大蚝肥美 “蚝二代”养殖户:一天几十万斤不够卖作者 黄令妍 翟李强 林洁琪在广西钦州市附近海域,当地渔民养殖大蚝的蚝排在海面上绵延不断,蔚为壮观。11月,钦州大蚝开始
图为航拍广西钦州七十二泾 “万亩”蚝排遍布,场面壮观。 俞靖 摄图为航拍广西钦州七十二泾 “万亩”蚝排遍布,场面壮观。 俞靖 摄图为航拍广西钦州茅尾海大蚝天然养殖基地。 俞靖 摄航拍广西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基地,蚝排遍布。 俞靖 摄航拍广西钦
实地探访钦州大蚝主养殖区钦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的顶端,中国走向东盟的桥头堡。北枕山地,南濒大海,海岸线长达562.64公里,沿海有渔岛306座,是目前国内近海最洁净的海域之一。出发,我们去看看钦州大蚝是怎么生长的钦州是著名的“中国大
10月28日,笔者从2022年钦州市钦南区百香果产业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该城区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发展,推动百香果产业做大做强。目前,该区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17万亩,全年产量预计1.12万吨,年产值超过1.12亿元。“我前几年种植
中新网钦州10月29日电(翟李强)“百香果甜了,生活也甜了”。时下正是广西百香果的采收季,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的果农许敏的心里是甜甜的,因为她今年种植了百香果,第一批果就把前几年亏损的几十万都赚回来了。许敏采收百香果。 翟李强 摄 10月2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月28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的果农忙着采收"钦蜜9号"百香果,时下正值采收季,他们迎来“甜蜜时光”。据介绍,“钦蜜9号”是广西农科院和当地企业携手培育的一个百香果品种,产量高,甜度高,价格可观。近年来,当地致力推动百香果
农户在果园采摘百香果。 翟李强 摄农户在果园采摘百香果。 翟李强 摄 图为果农分拣百香果。 翟李强 摄 图为钦州市钦南区的一个百香果收购点,每天收购百香果5万至10万斤。 翟李强 摄 工人在打包百香果,将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 翟
有一种水果,看起来像个“紫色的洋葱”,外壳硬硬的,切开以后,金黄的果肉带着饱满的香气扑鼻而来。这种水果就是近几年很火的百香果,不仅味道酸甜可口,还是一种天然的调制饮料的食材,有着“果汁之王”的美称。百香果原产巴西,俗称“巴西果”、“鸡蛋果”
第九届广西(钦州)园博园今日开园了!12月3日,钦州园博园就免费对公众开放啦!本届博览会以“滨海风情,陶都绿韵”为主题。钦州园博园坐落于钦州市城东新区,浓缩了广西各地的风景名胜和园林艺术,游客一日就可“游遍广西”。跟着小编一起走起来吧~巨型
小布说:钦州园博园开园在即,很多市民都关心园内的各个城市展园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小布提前带大家去看一看。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河南宁园南宁园位于园博园东北部,占地面积5266㎡。展园围绕“邕剧邕城”来展开,以“四戏”,即“问戏
(原标题)第九届广西(钦州)园林园艺博览会开幕崇左城市活动日启动图为游客在崇左园花山景墙前拍照留念本报钦州讯(记者 陈文圣) 12月2日,以“滨海风情、陶都绿韵”为主题的第九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在钦州市开幕。同日,崇左园举行开园仪式,崇左城
李先生是钦州市钦州港三墩岛海域的养蚝专业户,9月6日下午,他突然发现自己养的大蚝基本死亡,海水的颜色也变成了褐色。附近海域的养殖户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损失惨重。养殖户怀疑是附近一家纸厂排污所致。9月20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1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广西河池:提升全产业链,助飞茧丝绸产业》的报道。“丝绸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更是河池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日前于广西河池举行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暨第二届中国
“丝绸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更是河池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日前于广西河池举行的2022中国丝绸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说。坐落于桂西北的大石山区,河池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