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22:07:04 | 浏览:26
李先生是钦州市钦州港三墩岛海域的养蚝专业户,9月6日下午,他突然发现自己养的大蚝基本死亡,海水的颜色也变成了褐色。附近海域的养殖户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损失惨重。养殖户怀疑是附近一家纸厂排污所致。9月20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统计死亡蚝排有200多张,预计有400张蚝排的大蚝死亡。环保部门经过调查,未发现附近企业有偷排直排行为。大蚝死亡的原因,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李先生养殖 的大蚝大量死亡。
事发地点示意图
养殖户:大蚝死亡,怀疑纸厂排污
李先生介绍,他去年底到钦州港三墩海域附近开始养殖大蚝,养了16张蚝排,投入资金过百万元。眼看着大蚝接近上市时间,9月6日下午,意外发生了。当天,李先生听其他养殖户说大蚝出现死亡的情况,赶紧到自己蚝排查看,发现自家的大蚝也未能幸免,陆续出现死亡的情况。几天时间,16张蚝排的大蚝,生存下来的寥寥无几。
王先生养殖的蚝排也是如此,且损失更加严重。王先生在这片海域有30张蚝排,有的蚝已经养了三年。6日下午,王先生雇的工人发现海中的大蚝有开口的情况,一开始以为蚝在吃东西,就没在意。但过了好久发现蚝还是没有闭上壳,捞起来一看,大蚝已经死亡。王先生说,从6日到现在半个月的时间,自家养殖的大蚝已经死了超过一半,且情况还在继续。“剩下的大蚝也不敢拿到市场上去卖,万一有人吃了出问题,事情更麻烦”。
9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三墩海域李先生的蚝排上,他捞起几串大蚝撬开壳,里面的蚝肉已经变质,有的大蚝外壳里面根本没有蚝肉。
李先生说,附近有一条公路通向三墩岛,沿着公路往三墩岛方向的右边是他的养殖区,出问题的都是这片区域,公路左边的海域没有发现类似情况。
养殖户据此推测,是附近一家纸厂排污,使得海水受污染,导致大蚝死亡。李先生说,在8月19日晚,有养殖户已经发现海水颜色异常,该海域养殖网箱内的鱼有死亡的情况。经环保等部门以及纸厂工作人员调查,发现该海域排海管道有一处泄漏点。20日晚,泄漏点被修复。养殖户认为,9月6日后大蚝大量出现死亡,或许和该纸厂排污有关。
部门:未发现企业偷排污水
20日下午,钦州港区海洋、环保、水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了南国早报记者采访。钦州市环保局钦州港分局负责人介绍,附近纸厂有一条长8.9公里的排海管道,将厂里的污水引至排污区排放。8月19日晚,在管道5.6公里处发现有一排气阀被不明物体撞坏,经过抢修,20日晚,泄漏点修复完成。8月20日、9月8日以及12日,环保部门对纸厂等企业进行了调查,未发现企业有偷排污水的情况。同时还调查了该企业7月到9月10日前所有在线监控数据,显示企业排放污染物指标都低于国家控制排放标准。
钦州市海洋局钦州港分局负责人介绍,7日接到有群众反映后,海洋部门立即联合环保和水产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群众反映附近纸业公司排海管道出现裂缝,经在场群众和工作人员现场排查,未发现管道破裂污水直排现象。随后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技术人员现场布设两个监测站点,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分析。
8日上午,钦州市海洋局钦州港分局再次对排海管道周边海洋环境进行全面排查,未发现管道断裂污水直排情况。当天,海洋局要求纸厂对管道进行全面排查,10日下午接到反馈,未发现管道断裂情况。
此外,9月8日至12日,海洋部门继续开展跟踪监测,对事发海域采样取水进行检测检验。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事发海域处于港口航运区(水质标准执行不劣于四类)和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水质标准执行不劣于三类)。检测结果表明,港口航运区站位为三类海水水质,符合功能区要求;位于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的站位海水水质为四类,超标项为化学需氧量。大蚝死亡是否与管道泄漏以及化学需氧量超标有关,还需有关机构进一步分析鉴定。
当地政府:养殖户非法用海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温光焕介绍,目前统计到的死亡蚝排已经有200多张,预计约有400张蚝排出事。在三墩公路建设之前,该片海域很少有人养蚝。2009年,这片海域被规划为工业用海,修建了一条公路到三墩海岛,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海湾,后来就有不少人到此养殖大蚝,但这片区域为半封闭状态,加上蚝排养殖密度增加,使得该海湾海水交换能力、自净能力极差,海水富营养化,藻类容易繁殖。
温光焕还说,大蚝死亡事件发生后,钦州港区成立处置领导小组,并委托自治区贝类专家检测原因。专家初步发现这片海域有裸甲藻大量繁殖。在9月5日至7日,裸甲藻大量死亡,可能产生毒素,大蚝的死亡或许与此有关。至于养殖户认为公路左边海域没有大蚝死亡,大概是因为该片海域有一条江流入,海水交换能力较强的缘故。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事发海域处于港口航运区和工业与城镇用海区。2009年,经钦州港区管委统一对海域实施了整体拆迁,但随后陆续出现复养问题。针对此问题,2013年以来,钦州港区管委又发布4次《海域清场公告》,并多次组织工作组动员养殖户自行搬离该处海域,但新增养殖现象仍时有发生。事发海域的蚝排均未办理用海手续,属于非法养殖用海。
温光焕表示,目前自治区贝类专家已经取样,对大蚝死亡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出来后,港区会依法进行处置,并与养殖户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下一步,将对非法养殖的蚝排加大清理力度,引导养殖户合法养殖、合法用海,以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钟小启
点赞(0)
生蚝在民间也俗称为“牡蛎”,分布很广,几乎沿海地区都有,不过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北方的生蚝和南方的生蚝又有稍许区别,北方的生蚝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其体型大而偏圆,南方的生蚝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其体型较为狭长。除了我国周围的海域有生蚝分布
平时出去吃饭聚餐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桌上的菜吃得七七八八有人就是惦记最后那碗主食眼巴巴葱油饼、酱香饼、千层饼能把餐桌的气氛重新激发面条、烧饼、水饺、泡馍跟什么都能百搭一场久违的碳水盛宴都需要主食收尾才能绽放心花其实,要说这些年餐桌上的变化,主食
黄骨鱼一般指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骨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骨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黄骨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
说起牛蛙,相信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们并不会陌生。因为农村的荷塘以及树木丛生的地方,在夜晚经常会听到呱呱叫的声音,其主要来源就是牛蛙。牛娃和其他的正常蛙类相比,体型个头都比较大。它不仅可以做成美食,而且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因此牛蛙在市场上的
来源:正义网正义网梅州1月3日电(通讯员钟思华 谢宇玲 林剑庭)干锅牛蛙、碳烤牛蛙、跳跳蛙……这些餐桌上的美食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牛蛙一跃成为网红食物,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大量养殖大型食用蛙会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威胁和
要想养出好牛蛙就一定要有一个好地方,养殖牛蛙的地方一定要是水源充足的,排水方便,让水池保持干净。还有就是分地养蛙分成几个池子,在放蛙苗之前要给各个池子进行消毒,在放置蛙苗,然后每天都要巡视三次,早中晚。喂养牛蛙的饲料也是浮水性的饲料。等隔一
巴马,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一片遗落人间的净土。“长寿之乡”与香猪是巴马对外的一张名片,久负盛名。盛名之外,巴马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原生态的养生至佳环境也意味着它薄弱的工业基础,脱贫攻坚在当地决策部门的带领下正如火如荼的全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牛蛙的身影,因此也刺激了牛蛙养殖的发展。但是牛蛙有些事项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是温度,因为牛蛙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动物,如果周围的气温低于十度的话它就会自动进入冬眠状态,如果温度低于零下后牛蛙会直接
我们在蝎子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关节炎,因为蝎子共有八条腿,每条腿又有七个关节,蝎子的关节又是它身体最脆弱的部分,如果受到病菌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关节炎。关节炎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蝎子死亡,但患关节炎的蝎子行动不便、捕食困难,最终会导致蝎子营
赤壁市中伙铺镇琅桥村,80后小伙颜永光,经过实践与摸索,在10余亩的虾塘里成功养殖基围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9月8日,在琅桥村振兴生态基围虾养殖基地里,一台台增氧机打起水花,一位村民大叔正在给基围虾喂食。基围虾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颜永光